(通讯员:金雅慧)2016届动科动医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陈娟,毕业后参加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美丽中国项目,成为了美丽中国2016-2018届项目老师,支教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东老村东老小学。
支教期间在校开展:“百班千人”阅读活动,提升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大树下公益班级图书角》,让孩子有书读,他们每阅读一本书后要写读后感,让学生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开展“我与远方有个约定”梦想导师活动;开展“东老小学欢乐之鼓”非洲鼓项目,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艺术兴趣;为学生争取远方捐赠的衣服、鞋子、书包。
趁年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后悔
当所有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都或忙于考研或忙于向各大企业投递简历时,陈娟在人生这个十分重要的分岔路口上依然选择了支教这一条道路,并且这一去就是两年。当被问及选择支教的初衷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时,她说,一方面是源自自己对公益事业的热爱以及当代大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使命召唤,另一方面,则是想要挑战自己,趁着年轻给自己留下一些不一样的人生阅历。
其实毕业之际,陈娟手里已经拿到好几家公司的offer,但凭着这一腔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她依然放弃了这些机会,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想法,就是拿到美丽中国的offer。这支教,一去就是两年,两年内会发生什么变故谁也不知道,换作旁人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犹豫很久,而这个坦率的90后小姑娘对于自己的选择几乎没有什么挣扎,如此的有主见很大程度上要感谢陈娟从小的家庭教育。在陈娟的家庭中,从小到大许多决定都由她做主,因此也造成了她有主见的个性。支教的决定虽然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但在她的坚持和积极沟通下,父母最终尊重了她的选择。
现实的支教和我的想象有偏差
在去支教之前,陈娟心里也有过对支教生活的很多幻想。想象中的支教用“偏僻”,“淳朴”,“求知欲”来形容,但当她真的来到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东老村的这个小村落支教时才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想象有很大出入。
首先,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自己预想的好,当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能够看出习主席精准扶贫和改善农村环境的方案有着明显的成效。其次,她发现孩子们的求知欲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强烈。这些孩子似乎并不明白读书对自己的意义。陈娟从与他们的聊天中了解到,这些孩子觉得自己是为爸爸妈妈和老师学习,他们甚至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因为他们看到和听到的是村子里的谁谁谁读了本科还不如小学毕业的人拿的工资高,谁谁谁没有读书照样赚了大钱回乡修路。”在这些孩子们的心里,读书成了一件浪费时间,没有价值的事。孩子们的这些想法不禁让陈娟想到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疑问,但现在的她深深懂得知识决定一个人的眼界和胸襟,素质和处事层次,带给我们巨大的财富,而孩子们并不懂这些。这也令她再一次明白支教的意义也了解了自己责任重大。
学生的成长带给我无限动力
当被问及支教过程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事,陈娟表示,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实在太多。两年的支教中有太多的困难和感动,三言两语根本说不完,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她的学生们。她发给我一张图片,上面是她手写的一些学生带给她感动的瞬间。其中有学生送同学的生日贺卡上不忘画上她;调皮的学生在经过自己的调教后,渐渐的开始懂事,明白一些简单的事理;一个同学用自己平时鼓励学生的话鼓励另一个同学,跟他说,加油加油,写的真棒;她也从家长口中得知孩子的进步。其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暑假里她毫无预兆地收到班里一个小女生的短信,内容是:陈老师,我爱你!我是陈华弟。这个小女生平时在班里很胆小、羞涩,但那次她能大胆地表达她自己的想法,这令陈娟分非常感动。
支教过程中经历过许多困难,如语言不通,环境适应等,但看到孩子们的成长,陈娟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查看陈娟的微信朋友圈,发的内容几乎都是自己的学生,看着一张张照片中孩子们张淳朴、天真烂漫的笑脸,你看不到苦涩,看到的是希望,是他们无可限量的未来,这也是支持陈娟义无反顾的投入支教事业的原因。
对阻碍乡村教育发展原因的思考
两年的支教经验让陈娟对乡村教育发展有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乡村教育不断需要新力量,需要优秀的教师;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国家应透明化执行政策并实施严格的监管和反馈,如果能做到这些,乡村孩子的教育品质将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最后,陈娟想对现在的大学生说:“人生的选择没有对错,既然现在你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那就努力做好它吧!无须太多抱怨和责备,最后时间会给你最好的回馈。”
(审核人:卢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