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出身农民家庭,就读农村中学,到农场劳动,赴农学院求学,毕业后分配到龙感湖农场,到海南之后直接管理罗牛山农场,建立海南首家农业上市公司,担任过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年过半百又担任农信社改革的重任,"三农"伴随一生,他转战三省、四次创业、三届全国劳模、三次登上天安门国庆观礼台、带领成千上万农民致富。我校77届校友吴伟雄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从武汉到海口,直线距离不过1600公里,随风摇曳的椰子树和更衣室的腾腾热气努力驱赶着从北方带来的湿冷。
除了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还有给人以温婉大气之感的杰出校友——三届“全国劳动模范”吴伟雄。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微风拂面,半海瑟瑟半海圆。在一条安静的渔船上,吴伟雄为记者讲述他的奋斗历程。
吴伟雄(记者 川竹 摄)
敢为:母校教会我的,不只是养猪
时光回到1970年代,全国高校响应毛主席“七二一指示”,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那时,正在湖北龙感湖农场劳动的吴伟雄表现突出,先后在“青年突击队”和“敢死队”里开拖拉机,会开会修,文化颇高,农场极力推荐吴伟雄上大学。
可一场“乌龙”正在上演。吴伟雄按照自己的爱好,填报了武汉某重点大学,踌躇满志的吴伟雄拿到通知书才知道录取他的是华中农学院,且专业不是机械,而是畜牧。
吴伟雄有些懊恼:“畜牧不就是养猪吗?我妈妈养猪养得可好啦!没什么学问!”徘徊了很久,吴伟雄才收拾行囊,推迟一个多月来武汉报到。
入学伊始,吴伟雄还“四处奔走”,想换到农机系,继续学习开拖拉机。处处碰壁后,他索性放弃其他想法,认真学起畜牧来。
这一学就“越陷越深”,越学越有味,他认为,畜牧远不止养猪那样简单。
吴伟雄(第三排左四)与74级畜牧班全体学员合影
20世纪70年代,畜牧系基础课教师在钟祥兽医院锻炼
吴伟雄最深的记忆,始于跟熊远著老师的一段师生情谊。那时,熊远著科学育种的方法得到普遍认可,吴伟雄总是跟在熊远著身后,问这问那、学无止境。每天清晨,吴伟雄便早早起来,到熊远著负责的猪舍打扫卫生、消毒、取样,样样不落。熊远著每当有事,总会找吴伟雄去干。就这样,华农校园里总会出现一对“高个子”,人称“两‘熊’”。
时值“文革”,办学条件有限,发现一本老教材,同学们就像“印传单”一样刻字印书。吴伟雄经常帮老师手写刻字,书刻出来,博闻强记的吴伟雄就将其中的知识熟记下来了。特殊时代、特殊记忆,回想起印书岁月,吴伟雄愉悦之感溢于言表。
在吴伟雄记忆里,大学中最让人称道的是在畜牧兽医系大会小会上写大字、画海报、制作横幅,一笔隶书让人啧啧称奇。同时,他还是校园广播的播音员,学校有名的宣传干事,有时写稿、投稿、念稿一人包干。
“劳动”和“锻炼”是吴伟雄大学生活中的另外两个关键词。刚到华农,吴伟雄在班级最小,18岁的年龄却有1.85米的个子,瘦高的身躯在学校显得格外醒目。但那时他的身体并不好,经常在校医院熬中药,于是,每天早上还不等起床“号角”吹响,吴伟雄就从宿舍绕校园长跑,再从南湖畔折回,就这样坚持3年,吴伟雄非但锻炼好了身体,还获得了学校运动会10000米长跑冠军——围绕操场跑25圈。
能劳动,就需要更多的能量,吴伟雄记得,那时他一顿能吃10个馒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生活条件差,男生们都盼着吃粉蒸肉的日子,但他们又不好意思去向女生要,于是,他们派出一个代表——年纪最小的吴伟雄,站在食堂与女生寝室之间,每当女同学过路,总会将粉蒸肉拨一部分给吴伟雄,眨眼功夫便可“收获”半盆。吴伟雄端着粉蒸肉就往寝室跑,而这时的男生们早就守在窗户旁,伸长了脖子,望眼欲穿!男生们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粉蒸肉,一边夸奖一旁的吴伟雄:“有奶便是娘呀!”
一天6毛、一个月18元的生活费,虽紧张,但也倒其乐融融,吴伟雄说,大学的时候大家都“关照”他这个“小弟弟”,在班级大家庭中,吴伟雄感到充实而温暖。
70年代中叶,南湖清澈、碧波荡漾,吴伟雄还横渡南湖,体验“到中流击水”的豪情。正是凭借在大学的锻炼,2002年,吴伟雄横渡琼州海峡,36公里,耗时9小时51分。到岸后的吴伟雄豪情不减,他从心底感谢狮山南湖的培育,这是后话。
敢干敢为是吴伟雄在校期间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吴伟雄钟爱劳动,脏活累活他第一个顶上去,从最开始的打扫猪舍,到帮熊远著喂猪、看病、打针、记录,不一而足。而一旦涉及集体活动,辅导员李洪祥总是带着吴伟雄忙前忙后、脚不点地。吴伟雄说,自己就是劳动的命,而从他的履历也不难发现,劳动伴随他一生。1989年、1995年、2015年,他三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即是体现。
1977年10月,吴伟雄以优异的成绩从华中农学院毕业。
敢闯:“拓荒牛”的足迹,不只是琼鄂
1980年代,在湖北龙感湖农场附近,人们经常会看见一个骑着摩托车,载着一群鸭子,拿着对讲机“兜售”物美价廉板鸭的一位年轻人。他就是前文提及的吴伟雄,毕业之后他回到了农场。
改革开放之初,大变革的时代呼唤敢想敢闯的人。在龙感湖农场,吴伟雄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凭借自己的双手,努力革新,先后研发10多项科技成果,一举兴办了湖北最大的生猪、肉鸭出口基地。
吴伟雄说,实践出真知,他结合学校所学知识,对养鸭技术进行了创新,摒弃填鸭喂养、摒弃室内饲养,创建了养鸭育种体系、兽医防御体系、饲料加工体系、屠宰加工体系等。
就这样,吴伟雄将龙感湖农场创建了“全国畜禽养殖最佳企业”,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农场办成了全国最大的肉鸭出口基地。据统计,当时农场肉鸭出口香港占全国的¼,占湖北的¾。
1988年3月10日,《农民日报》第二版头条以醒目的标题“敢越雷池”对吴伟雄的事迹予以报道,这在当时国内引起不小轰动。更在母校华农引起了不小讨论:“一个畜牧兽医学生,养鸭能养出如此大能量!”
为了将养鸭的事业继续干大做强,时年32岁的吴伟雄带着一个车队从雷池水乡出发,直抵深圳,开启深圳养鸭岁月。那时的深圳百废待兴,吴伟雄租借了当地一处2000亩的水田养鸭。吴伟雄记得,那时的鸭子晚上总能得到香港探照灯的“照顾”——为了防止大陆“逃港”人员,香港设置灯光,严防死守。
后来,深圳的地价飙升,吴伟雄只得带着自己的团队,从深圳最南端向最北端“战略撤退”。即便这样,吴伟雄运销的麻鸭仍占全国出口香港的⅓,深圳的½。
吴伟雄一生为农,三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15年,吴伟雄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庆祝大会上观礼
1989年,养鸭出名全国的吴伟雄当选“全国劳动模范”,时年33岁。
荣誉远不止于此,接踵而至的“全国勇于开拓创新十佳青年”“全国畜禽养殖最佳企业”“国家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等为吴伟雄的事业增添了厚重。
然而,这远不是终点。接下来,吴伟雄转战三省,最终举家南迁,在海南罗牛山安营扎寨,也正是在这里,吴伟雄的事业朝着更宽广的舞台迈进。
在海南建省初期,大特区的概念方兴未艾,大变革、大发展成了社会的潮流。海南人喜欢用当时比较“时髦”的词汇——“拓荒牛”来形容吴伟雄。椰风海韵招来了吴伟雄,他创办了海龙禽畜开发公司,专门养殖鸡、鸭、猪、鱼。
吴伟雄重新拾起劳动者的本色,夜以继日,驾着小车奔走于城镇郊区,勘验选址;他多次顶着台风大雨,抱着大树,观测厂区风雨数据;他不怕脏累,当别人捂住鼻子从猪场走过时,他吃住都在工地。
在公司创业阶段,吴伟雄创新管理方式,让管理与科技嫁接,让不同学科、不同产业综合“杂交”,精心设计和完善了12大配套体系,体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综合超显性效应,公司效益更是节节攀升。
在吴伟雄的带领下,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回归之前正式上市,并成为海南第一家农业上市公司。那时,人们对上市的概念还相当陌生。而反观4年前,企业效应每况愈下、财务紧张、员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
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吴伟雄并未放下学习,他多次跟熊远著写信要读熊老师的研究生,熊远著用一句幽默的话回复了吴伟雄:“你我都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这一点你跟我一样,但愿你继续做好一线生产和应用!”
熊老师的话让吴伟雄坚定了扎根基层的信心与勇气。1995年,吴伟雄再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这是对他在罗牛山贡献的高度肯定和总结。
敢拼:“泥腿子”银行家,不只是称谓
2017年3月26日,在第十七届博鳌亚洲论坛上,吴伟雄的一句话“错过时机,就是等死;盲目进入,就是找死”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般人恐怕无法想象,这位金融界巨子却是曾经的“猪司令”和“鸭司令”,半路出家搞金融,人称“泥腿子银行家”。
2007年底,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在批阅文件的时候看到了一份题为《到底谁欠了农信社的巨额贷款?党政公职人员赖债1.4亿元影响恶劣》的内参,海南农村信用社的种种乱象逐渐浮出水面。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海南农村信用社历年亏损挂账高达54.6亿元,不良贷款为46.8亿元,每天亏损100多万元,不良贷款率高达88.3%,处于技术破产边缘。在全国,海南农信社也是该系统内质量最差、风险最高、最后一家改革的金融机构。
面对重重困难,海南省委省政府再次想到了敢拼敢干的吴伟雄。就在任命当天,罗保铭握着吴伟雄的手说:“我不在乎你农信社能够赚多少,而在乎你能帮农民增收多少。”肩负着振兴农信社和惠利海南“三农”的重要使命,吴伟雄走马上任。
但海南农信社的历史遗留问题太过巨大,这对吴伟雄的考验空前。吴伟雄带领一班人马走遍了海南的千山万水、农家院落,他还把一大群农民兄弟叫到办公室促膝长谈。最终,他将农信社的病根锁定在不良小额贷款上。
2008年4月10日,海南省副省长陈成为农信社第一张大海卡揭牌
2014年9月13日,全国第一张加载金融功能的“沃信顺”卡在海南师范大学发行
原来,农民之所以不愿贷款和还款,原因在于银行存在潜规则,贷款手续繁琐;信贷员自由裁量权大,没有“跑关系”就贷不到款;即便贷款成功,“回扣”让农民们怨声载道。在一些地方,农民与银行之间甚至变成“天敌”,农民说,贷款的时候往上面跑了10趟才办下来,现在要让信贷员们跑11趟才还钱!
病因即明,如何开方抓药?吴伟雄的方式很简单,“把搞农业那一套拿来搞金融”“跳出金融做金融”,海南农信社的改革大幕旋即拉开。
“农村金融要发展,必须打造一支农村小额信贷的专业队伍。这支有情怀、能吃苦、能带领农民致富的‘小鹅’队伍。”吴伟雄口中的“小鹅”,正是海南农信社专门组建的一支由600多名大学生组成的小额信贷技术员团队,其中部分“小鹅”还是当地农户的子女。平时,他们活跃在各村的田间地头,与农民打成一片,为农民办理小额贷款、教给农民先进的生产技术、帮农民的经营销售出主意、想办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手送资金,一手送技术’是发展小额信贷最好的办法。”给农户放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成为一种良性循环。
逐渐地,600名“小鹅”成了农民的期待。同时,海南农信社对这数百名串门走巷的小额信贷技术员规定了严格的“三不原则”:不抽农民一根烟,不喝农民一口水,不拿农民一分钱。
吴伟雄和他的团队还创制了多项“土办法”,专门解决农信社原来的“疑难杂症”,诸如“海信社‘八化’”“一小通”“九专”“四有四无”,这些做法在海南农民中耳熟能详。
以诚相“贷”,海南农信社逐渐赢得民心。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海信社起死回生,并一举成了海南最大的银行。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农信社共为113.7万农户建立了信息档案,占全省农户总数95%以上。累计发放5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252亿元,惠及68万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823户,累计放款32341万元。向10个国家级贫困县及省级贫困县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7.8亿元,惠及近9万农户。
从濒临破产到海南千亿级“航母”,吴伟雄带领海南农信社“凤凰涅槃”,在小额贷款和普惠金融的探索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他对海南农民的情谊也让大家有口皆碑。
2016年,吴伟雄第三次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这在全国实属少见。
敢当:一生心系“三农”,不只是口号
翻开吴伟雄的简历,人们发现,他始终未脱离“三农”。而提到“农”,吴伟雄总会露出温和真诚的笑容。
吴伟雄说,爱农是他一生中最大的爱好。
几十年未改是系农情。不管何时何地,不论自己处什么岗位,每当农民出现紧急状况,吴伟雄都是直接扑向第一线。
2004年某日凌晨5点,时任海口市副市长的吴伟雄接到了一位菜农的电话,告知其车辆在外省因刮碰被交警扣留,一车瓜菜即将坏掉,菜农试着拨通了市长接访日留给自己的电话。吴伟雄挂下电话,与对方交警取得联系,以副市长名义担保接受处理,取得对方同意后采取了临时措施解决好此事,菜农避免了损失。
2008年春节前夕,严重的冰雪灾害肆虐南国大地,运输困难运价提高,不少瓜菜白白积压在路上,或在田头烂掉,瓜菜种植户和销售商资金链接近断裂。情况紧急,省政府要求金融机构支持,吴伟雄坚决响应,大年三十这天,吴伟雄带上工作人员驱车东西线,挨家挨户拜访瓜菜种植户和经销商,现场给他们办理贷款手续,现场放款。仅仅春节前后,省农信社就主动发放贷款3200万元,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
吴伟雄被评为中国2012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
2016年3月22日,博鳌亚洲论坛普惠金融论坛在琼海博鳌召开,吴伟雄在论坛上发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在美国伊利诺艾斯大学考察学习的吴伟雄通过视频看到了当地农村的断垣残壁,也看到了农民的无助和凄惨,他随即从美国打来电话,表示要为受灾群众捐款捐物,一时间,并不景气的农信社4500余名员工为灾区捐款60余万,用于农民灾后重建。
2010年10月上旬,海南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灾害。吴伟雄取消休假,在10月6日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全省农信社抗洪救灾工作,并及时筹措13亿元信贷资金投入抗灾。10月7日晚上,他给全省受灾最严重的海口、文昌等5个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打电话询问灾情,表示农信社将及时提供紧急救灾贷款支持救灾。他还 给19个市县联社理事长打电话,要求各市县联社积极支持抗洪救灾,确保救灾贷款以最快的速度发放到位。
2013年,响应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的号召,吴伟雄第一时间呼吁金融精准扶贫并实施了很多细致微观、很有效应的办法。他提出很多理念,句句都说到了农民心坎上:“我们的优势就是金融支农‘精准’”“普惠金融应在精准扶贫中有更大作为”“千方百计让金融走下高高在上的殿堂,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大众脱贫致富的工具”。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对农民兄弟的感情,毫无保留。
即便在2017年的博鳌论坛,吴伟雄仍为农民兄弟“代言”。3月25日,在金融业“绿色革命”高峰论坛上,吴伟雄说,如果说把农业的贷款很快地证券化,走向市场,那中国的绿色农业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他还向中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建言:“绿色证券应该多为农业考虑一下!”
“感情引领水平。”一位对吴伟雄进行过深入采访的媒体同行这样评价他每一次创业的成功:“因为爱农,所以在每一个农业岗位上都全情付出,才能把每一个岗位都干好。”
在吴伟雄的华彩人生中,“三农”得以反复彰显。
出身农民家庭,就读农村中学,到农场劳动,赴农学院求学,毕业后分配到龙感湖农场,到海南之后直接管理罗牛山农场,建立海南首家农业上市公司,担任过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年过半百又担任农信社改革的重任。
在这份具有传奇履历中,吴伟雄从未失去劳动者的本色,也从未跳出“农”的事业。也正是依托“农”的平台,吴伟雄无憾大学生重新做回“泥腿子”的选择,成为从一个普通农场干部到发展现代出口农业的坚定践行者和开拓者,转战三省、四次创业、三届全国劳模、三次登上天安门国庆观礼台、带领成千上万农民致富……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面对即将卸下的重任,吴伟雄说,期待后继者好好干,为“三农”添砖加瓦,而他自己,无论在哪里,都还将继续关注农村农业农民。
“插个扁担能开花,放根筷子能发芽”,海南的大温室孕育着无数新生命,也抚育着每个奋斗者的梦想。吴伟雄无疑就是海南大变革、大发展中敢为敢干敢拼敢闯的一员。
但吴伟雄没有忘记母校的培养,“如果有点成绩,也是学校领导、老师关心帮助的结果”“我永远忘不了华农,忘不了畜牧专业74级畜牧班同学,我在那里入党!”他说话铿锵有力。“不待扬鞭自奋蹄”,他说他要把这句话送给学弟学妹。
黄昏时分,吴伟雄凭栏远眺,目光温纯而深邃……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转载至http://news.hzau.edu.cn/2017/0405/48769_4.shtml